2006/04/12

轉寄: 強烈推薦的好文章

〔調整落差〕
在學校裡,自己的成績好,也只是與同班同學相比。
出了社會,自己的工作的成績,是與不同國家、不同年紀、不同背景的人比。
可能一下子會有很大的落差。
你可能說,人生不是比來比去的。
但是好朋友一定要跟你說,你可以不比,不過你不能不知道:你究竟輸在那裡?
找到一群可以幫助你成長的好朋友和聰明的競爭者,你就贏了別人好幾步。
有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者說過:「今天每一個家長都會說,『孩子,我要你贏!』
但是,卻很少有家長教導說,『孩子,你該怎麼輸!輸的原因怎麼檢討出來!
怎麼原地爬起來!怎樣渡過人生的各種難關!』
〔工作態度〕
每天上班最好有正面的心情。用快樂的心情面對每個人,你會有很多朋友,老闆也會
想教你東西,樂於與你溝通。如果與老闆無法溝通,你覺得你會有加薪機會嗎﹖
就算你不缺那份薪水,你也得不到新增的工作機會,來幫助你日後的發展。
【靜靜的吃三碗飯】
絕對沒錯,不要一出社會,就一天到晚與人計較或說誰誰誰沒做他的工作。
真正的贏家是不出聲的。
〔把掌聲留給別人〕
把掌聲留給別人,投資在別人的身上。
把掌聲留給自己,你的荷包不會變多一點,但你的朋友會少一個。
而把掌聲留給自己的伙伴,你會多一個朋友,你的荷包不會變少一點。
〔永遠不要說---我已經盡力了!〕
我們可以安慰受挫折的朋友:『你已經盡力了!』
但當我們說出『我已經盡力了!』時,任何人都可以質疑你。
人們會問:『喔!真的嗎?
如果你是這麼盡力,為什麼成果是如此不堪!!』
如果你真的已經盡力了,
那萬一下一次不能再加力,那成果豈不更糟?!
通常,只有失敗者、逃避者,才會大言不慚地說:
『我已經盡力了!』
社會上的人,很務實地,從來就不會諒解一個一味地說
『我已經盡力了!』的人!
你要不相信,換個說法,說
『對不起!我應該可以做的更好的!
如果能再有機會,我一定盡力做好!』
你將發現,機會將源源而至。
再提醒一句,說
『我已經夠認真了!』、『我真的很不錯!』,
跟說『我已經盡力了!』,有異曲同工之「壞」結果。
〔薪水〕
薪水與能力是相關的,但不是絕對的。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碩士畢業後領3萬2仟的薪水;
10年後,增加不到25%。
最後她的工作是被另一個剛剛碩士畢業的女生換掉。
她的問題很簡單,畢業後就停止進修,
她的履歷表多了很多年資,但並沒有很多經驗。
聰明的你,一定要好好的做一張履歷表。
而且你一定要知道自己那一張履歷表值多少錢,說句不中聽的話,至少遇到結婚或喪
事,別人才知道要怎麼介紹你嘛!
很多東西不能規劃,但是自己的履歷表,一定要好好的規劃。
〔跟對人〕
雖然【跟對人】很重要,但我要跟你說
如果沒跟對人,也要在他身上擠出東西來學。
我以前有一個老闆,日本作風,不但吹毛求疵,
還蔽護他自己的人。前一兩年,我好氣他喔。
但是我發現,雖然他不是我的貴人,可是
我在他身上學到他的扎實和徹底執行的工作能力。
對那老闆而言,因為我很年輕,還有很多機會。
但是有些人沒被裁培,他們一輩子都起不來,
他們將來都會面臨被裁員的可能。
所以老闆並沒有錯。有時候,看事情要設身處地,
換成老闆的眼光還看自己,往大方向看。
〔讀書〕
讀書是增加知識,但也不要太相信書裡面的人。
有些人讀了太多書,但是不知變通,
不能拿出來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結果是變成讀死書了。
但是不能不讀書,因為這社會,有時候很複雜,
你會需要些書當精神食糧。
〔婚姻〕
家庭結構是脆弱的,禁不起任何人的刻意攻擊。
婚姻是可以經營的,放棄自我主見、
偶而多遷就對方一些,有時候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感情是沒有絕對的!
不如意時,至少謝謝他 / 她陪你走過往日的春夏秋冬。
〔金錢觀〕
金錢是重要工具,但不是生命的全部。
人人要設法讓家人豐衣足食,
更要知道你錢花去那,要會管理你的收支表。
百分之90的人賺的都是計算式的財富Calculated Wealth
(相信我,英文跟電腦一樣,都只是溝通的工具)。
計算式的財富就是你今年賺24萬,
明年你的目標應該是多少?
穩健收入的前題,是不亂換工作,
而且你與你的上司 / 工作夥伴合作愉快。
一定要有投資觀念,投資不一定是股票那些,
而是如投資外文能力,
電腦能力,投資自己的presentation skills,或溝通能力。
投資未來,不要投資過去。
〔人格〕
人格比薪水或什麼都還重要。
成功的人大部份都具有好的人格特質。
許多年薪好幾百萬和千萬的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白手起家,
但是只有好的人格特質才會在業界長長久久。
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在社會上備受尊重。
〔好習慣〕
好的人格又是如何培養的呢?
簡單說,就是多多培養一些好習慣。
以下列舉17種可以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1 當一個人生活枯燥的時候,
他忘了用心體會是一種習慣。
2 當一個人覺得人生乏味的時候,
他忘了培養幽默是一種習慣。
3 當一個人體力日差的時候,
他忘了運動建身是一種習慣。
4 當一個人工作疲憊的時候,
他忘了認真休息是一種習慣。
5 當一個人孤傲狂放的時候,
他忘了感恩惜福是一種習慣。
6 當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
他忘了謙沖為懷是一種習慣。
7 當一個人錢不夠用的時候,
他忘了投資理財是一種習慣。
8 當一個人覺得工作低迷的時候,
他忘了激勵自己是一種習慣。
9 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時候,
他忘了建立自信是一種習慣。
10 當一個人忽略家人的時候,
他忘了愛與關懷是一種習慣。
11 當一個人渾噩度日的時候,
他忘了閱讀好書是一種習慣。
12 當一個人忙於工作的時候,
他忘了安排休閒是一種習慣。
13 當一個人目中無人的時候,
他忘了不斷學習是一種習慣。
14 當一個人服務不佳的時候,
他忘了讓顧客滿意是一種習慣。
15 當一個人慌張失措的時候,
他忘了萬全準備是一種習慣。
16 當一個人推諉責任的時候,
他忘了勇於承擔是一種習慣。
17 當一個人腸枯思竭的時候,
他忘了轉型思考是一種習慣。

2006/04/11

[網站推薦] 教育部--六個學習網站

教育部--六個學習網


自然生態學習網 http://nature.edu.tw

科學教育學習網 http://science.edu.tw

健康醫學學習網 http://health.edu.tw

歷史文化學習網 http://culture.edu.tw

人文藝術學習網 http://arts.edu.tw

六大學習網發展各領域優質的數位化學習內容及做中學活動教案,具備資料上
傳、全文檢索、討論、公告等共通性網站基本功能及各領域相關的知識內涵。

六大學習網初期以協助九年一貫的領域學習,製作多元的學習活動,逐年實施教
材上網,建置各學習領域豐富且具特色的教學資源。中期目標則擴及服務高中職教師、學
生,長期目標是希望服務民眾終身學習。

例如生命教育學習網結合國內外推動生命教育的機構、團體、學校及個人,提供
生命教育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觀摩、動畫、音樂、影片、繪本等各式各樣的豐富素材,
希望生命教育工作者能更便利取得教學資源。

網站也設計國小、國中、高中學習列車,並鼓勵師生以融入生活的方式體會與實
踐生命意義與內涵,也拍攝口足畫家謝坤山奮鬥的故事,以及一位中學生走出憂鬱的過
程,讓大家分享度過生命低潮的經驗與方法。

再如人文藝術學習網,涵蓋文學、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四類,設計製作了
「人文思維發現之旅」,並鼓勵教師安排問題引導學生去達成或解決,把學習歷程做成記
錄,實驗教學後的「教學活動設計 」上網與大家分享。

2006/04/10

[好站推薦] 電子圖書館

http://elibrary.hkedcity.net/browse/alllist.asp
超讚!家中有小孩就甭買書了

[佳文共賞] 從前有一個笨小孩

從前有一個笨小孩 /吳若權

從前從前有一個笨小孩,他和爸爸、媽媽、兩個善良的姊姊住在台中新社的山上,爸爸是收入微薄的公務員,家庭主婦的媽媽擁有兩門拿手功夫:煮菜和裁縫,一家五口在山上農場種果樹、養雞養鴨,雖然沒有多餘的錢到城裡吃喝玩樂,卻也自給自足,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笨小孩的爸爸媽媽不管什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只希望孩子能夠有個平安快樂的童年,所以他和狗狗小黑每天滿山遍野盡情奔跑,無憂無慮,只是臉上永遠掛著兩行黃鼻涕。

笨小孩的鼻子生病了,他每天都要花很大的力氣對付又黃又稠的鼻涕,上課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他必須移駕垃圾桶旁邊「罰站」,不停的用衛生紙擤鼻涕,又忙著把咳出的濃痰吐在衛生紙上,再「順便」把衛生紙餵給垃圾筒吃。

擤 鼻涕擤到兩眼昏花,心神不寧,所以老師在台上說什麼笨小孩根本聽不進去,有時候忽然一陣清醒,想要努力專心聽講一下,卻發現什麼都聽不懂,因為功課已經落 太遠了,就像別人跑了五圈、十圈他才開始慢慢跑。笨小孩望著窗外鈍鈍地想,天那麼藍,風那麼涼,為什麼大家要跑得那麼拼命那麼快呢?

笨小孩雖然不聰明,但是感情豐富,做事非常執著。有一天小狗小黑不見了,他急得到處找。天黑了,爸爸只好陪著他,從一個村莊找到另一個村莊,一路找一路高聲喊著「小黑」、「小黑」,但是小黑永遠消失了,聽人家說是被吃進了肚子,這時候笨小孩的臉上除了鼻涕,還掛滿了眼淚。

人 生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某個階段,就像書本需要翻頁,不知不覺中,笨小孩就要告別童年,升上國中了。一家五口人在山上農場「桃花源」了七年,父母親想到三年後 的高中聯考,也考慮到笨小孩以後的人生,覺得該是換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的時候了,都市生活固然負擔沉重,但為了孩子,還是決定舉家遷到台北,並且開始探聽 有哪個名醫可以治好笨小孩的鼻涕病。

笨小孩被診斷出患了非常嚴重的鼻竇炎。

從 此以後,每一個星期天對笨小孩來說都是一場噩夢,那可怕的日子一到,笨小孩的父母就押著他到民權東路一位耳鼻喉名醫張昭明的診所治病。「我不要去!」每一 次看病之前,笨小孩都在家裡和爸媽大吵大鬧,和他們ㄏㄨㄟ,一方面他想從拮据的家計中省下一次四、五百元的昂貴醫藥費;另一方面,那個治病過程實在太痛苦 了,除了要用鹽水反覆灌洗鼻子,醫生說因為黃綠色鼻涕都積在鼻樑裡面,所以必須在臉上注射麻藥,再用一根粗粗的鋼針刺進去抽出濃痰,笨小孩每次聽見鋼針和 骨頭碰撞的喀喇聲就毛骨悚然,全身冰冷,心裡想下次打死我我也不要再來了。

有一個星期天,父母剛好都有事,便由姊姊押著笨小孩去看病,姊姊為了哄弟弟乖乖進診所,還特別先帶他到三商百貨買了一個史奴比的存錢筒,醫生看見大人沒來,先是長嘆了一聲,然後語重心長的對笨小孩說了一席話:
「弟弟,你的鼻竇炎的確很嚴重,不太好治,害你不能專心念書,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努力喔!條件不好的人,一定要比別人更加勤快,勤能補拙,你知道嗎?你要好好想一想,為了治你的病,爸爸媽媽多麼辛苦,你如果還不認真讀書,只會讓他們更操心……。」

這是笨小孩第一次學到「勤能補拙」這個成語,不知為什麼,他低下頭,眼睛濕濕的,臉頰熱熱的,從心裡湧出一陣又一陣的羞愧,半句話都說不出來,彷彿做錯了事又當場被逮到,但逮到他的人只是輕輕的教訓他,再摸摸頭說:「要改過噢!」

笨 小孩知道自己功課差,也不用功,但父母很少在這方面給他壓力,他們認為學業成績在其次,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格。所以父母只教笨小孩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比 方誠實、守信、勇於負責、有禮貌、尊敬長輩,把笨小孩教養成為一個禮義廉恥的好學生,循規蹈矩的好孩子,但笨小孩一直不知道父母其實也擔心他的功課,只是 默默放在心裡,怕傷了他。

張 醫生恐怕不知道他的一席話改變了一個孩子,但是那個神奇的星期天,「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刻進了笨小孩腦中,回家以後,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跑去問爸爸和姊姊: 「現在開始用功來得及嗎?」「來得及,一定來得及!」他們又驚又喜之餘,給了一個過度樂觀的答案,也給了笨小孩最大的鼓舞。

但 是時間並沒有站在笨小孩這邊,奇蹟也沒有發生。他已經國三,因為無法適應大都市激烈的課業競爭,一直讀放牛班,以賽跑來說,已經差不多落後了一百圈。他的 國文程度不錯,字寫得漂亮,還得過演講比賽第一名,「放牛班的人演講得第一」,這件事曾經轟動了整個校園,但數學、物理、化學對笨小孩來說,簡直就是天 書。

笨小孩開始每天讀到半夜兩點,有時早上五點又爬起來繼續念,但還是不通不通,那一年的高中聯考他當然只有名落孫山的份兒。

可 是努力的馬達已經啟動了,他升上國四,進入一所超級嚴格的魔鬼補習班,三天兩頭挨打,但笨小孩沒有抗議,他咬牙用功,覺得這是他必須承擔的命運,以及應得 的懲罰,他要把過去三年落後的一百圈,一圈一圈的補回來。「因為我的條件比別人差」笨小孩一直告訴自己「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

一年後笨小孩考上成功高中,又過了三年,他進入政大企管系,開始有人誇他聰明、敏銳,體貼又超級細心。但笨小孩認為自己始終是個笨小孩,只不過是「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已經牢牢的和他綁在一起,像他的影子。往後的人生,他就是靠著「比別人認真」策馬職場,從IBMHP、東元、飛碟、微軟到自己開公司,再成為作家。他的職場表現獲得無數的讚美,他的作品鼓勵了無數失意徬徨的人,站上台演講時,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打瞌睡。

曾經破碎的信心,一針一針的縫補回來了。

有人說笨小孩「成功」了,但「成功」並不是笨小孩所追求的。「成功」兩個字對他來說,只是一個不斷自我改進的過程。人不可能十項全能,工作上永遠有新的事物需要學習,哪怕是踏上了頂峰,稍微不努力就可能摔跤,跌落谷底。

國四以後,笨小孩從一個極端盪了到另一個極端,他變成了一個害怕失敗的人,持續不斷的努力,只是因為害怕失敗。他永遠不想失敗,所以努力也沒有盡頭。

這個笨小孩就是我,吳若權。

[佳文共賞] 快樂的孩子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用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發人深省的文章!值得為人父母者警惕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台灣父母做得好嗎?
台灣父母做得好嗎?
 今年七月,《讀者文摘》做了一份亞洲八國的父母評比大調查,結果台灣的父母表現被評為八國之末。受訪青少年評為最低分的父母。評比刊出後,引起諸多討論。
 台灣父母真的有那麼差嗎?《天下雜誌》此次的「家庭教育大調查」顯示,其實台灣父母花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少,但是相處的品質和方法有待提升。
 為了了解家庭教育的總體面貌,《天下雜誌》調查家中有國小學生的父母,國小四~六年級的學生,以及學校老師,分別探詢他們對目前家庭生活與家庭教育的看法。

放學後的生活:補習

 家庭教育,從放學後的生活開始。檢視孩子放學後的行程,或多或少可窺見家庭生活的樣貌。
 調查顯示,近七成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課後會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待在那裡的時間,每天平均以一到三小時居多。但仍有近二成的小朋友,每天在安親班或補習班的時間,超過三小時以上。
 這群「教改世代」的國小學生,補習的「行程」看起來並不輕鬆。三成七只補一科,有近兩成的學生補了四種以上的課程。
 週末假日也不能放過,近五成的孩子,週末假日也要補習,補習科目多為一到兩科。近五成的家長,每月花在補習班/安親班的支出,平均在六千元以上。如果以目前平均每個家庭每月可支配所得約七到八萬來比較,將近一半的家庭,光是給孩子安親補習的支出,就佔了近十分之一以上。
 教改這十年內,補習班數量成長近六倍,補習的年齡愈來愈低。「沒辦法,大家都不要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起跑點只好一直往前移。」台北市家長協會會長包崇敏說。
 你問孩子,他們喜歡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嗎?超過五成的孩子說:不喜歡。

家庭相處,時間充裕,內涵貧乏

 單就時間來看,父母和孩子都還算滿意彼此相處的量。近六成的家長,每天和孩子相處時間有四小時以上;超過五成的父母,每天和家人共進早餐;超過七成的家庭,會一起共進晚餐。
 超過六成的家長認為,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將近七成五的小朋友也認為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
  進一步探究親子相處時間的品質,會發現許多弔詭的現象。超過七成的父母說,每天,或常常和孩子聊天。但是孩子的回應卻不同。只有不到七%的孩子,每天和父 親聊天談心。超過七六%的孩子,「偶爾」、「從不或很少」跟父親聊天談心。也只有近二○%的孩子,每天和媽媽聊天談心。每天和爸爸媽媽說話的時間,半小時 以內居多。
 而聊天的話題,都是以「學校課業」和「學校生活」為主。可是孩子們最想和父母聊的,卻是「心情和情緒」。

親子共處時,最常從事的活動是什麼呢?

 三成五的小孩說:看電視。
 近四分之一的家長說:做功課。
 受訪的家庭中,超過四成的家庭有兩台電視,二成二的家庭有三台以上的電視,可見電視宰制了家庭生活的重心。
 但是孩子們最希望爸爸媽媽陪伴的活動,前三名是:戶外旅遊、逛街買東西,以及打電動或上網。
 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教授黃迺毓分析,調查顯示,親子相處時間充裕,但是只是「在一起」,卻沒有深度的互動。
  長期諮商輔導青少年的作家,前教育部訓委會常委鄭石岩說,將近五成的孩子在安親班時間超過兩小時,很多時間拿來看電視,父母跟孩子講話的時間很少,使得孩 子的大腦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學校老師發現,很多國中小學生可以專注的時間愈來愈少,這跟孩子很少和父母談心、一起做家事,或參與社區聚會,使得腦功能 發展受影響,有很大關係。
 如果把父母分開計算,三成九的父親覺得和小孩相處時間不夠,比例遠高於母親;和孩子聊天談 心的頻率、每天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比例,父親的表現都不如母親。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有超過五成選媽媽,只有一成八選擇爸爸。高叔貞強調,調查顯示父職是比較 缺乏的,這也是未來學校性別教育應該加強的重點。
 八成的家長認為自己是個好爸爸,好媽媽,也有超過八成的孩子認為,跟父母在一起是快樂的。
 長期從事親子輔導的彰師大副教授高叔貞觀察,從問卷中,可以發現家長和小孩的吻合度很高,相互滿意度也還不錯。
 高叔貞特別注意不快樂的「少數」。調查中,一三.四%的父母覺得孩子不快樂,一四.四二%的孩子,覺得和父母相處不快樂。不快樂的原因,以「爸爸媽媽不了解我」居首。
 「近一五%的比例,如果乘以總人口數,就非常可觀,每個家庭製造出一個不快樂的人,整個社會就要付出多少代價?」高叔貞認為,少數的需求,也凸顯了最需要資源投入與協助的所在。

家庭教育:想要與需要的落差

 深入家庭教育的內在,調查中顯示諸多的矛盾和「不得已」。
 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最該培養孩子的前三項能力,分別是:養成生活自理的能力、品格與價值觀、與人相處的能力。
 但是問家長,他們投入最多時間處理孩子哪些問題?排名第一的,仍舊是課業升學等競爭力。遠遠超過「應當」關照的品格、人際關係等能力。
 如果經濟許可,近八成的家長會資助孩子念到「愈高愈好」的學歷。但是超過一半的家長也認為,學歷愈高,不代表人生愈幸福快樂。
 小朋友也有同樣的矛盾。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最關心:身體健康和安全,以及課業升學。但是他們最希望和爸爸媽媽分享:心情和情緒。可是最希望爸爸媽媽幫忙解決的問題,還是「課業升學」居首。可見課業成績,已經是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最主要的焦慮來源。
 家長的矛盾,深受同情,卻似乎無解。
 同樣身為父母的高叔貞說,多數家長都知道「應該」怎麼做,以及「想要」怎麼做,但是面對實際強調升學、成績的教育環境,學歷至上的社會文化與價值觀,家長也只能認知失調,把精力都放在「需要」的成績上

2006/04/08

Steve Jobs對2005年史丹佛畢業生演講

http://jyhshengludatabase.blogspot.com/2006/04/steve-jobs2005.html

我要跟大家強力推薦這一篇演說的講稿,應該已經有很多人早就讀過了,我自己收藏這篇文章也有一段時間了,只是今天晚上因緣際會,又被我找到英文原文,而且每一次讀它,都讓我有莫名的感動,

所以今天晚上,我有了一個將全文內容 (含中英對照)放在自己網頁上的想法,希望有更多人人能夠讀到這篇文章,特別是我自己的孩子們

特別感謝:將這篇文章寄給我的心臟科朱醫師,以及將原文翻譯出來的某位譯者,我不知其名,但深感其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