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3

[聯合書報攤] 威脅小孩的6大眼疾怎麼防?(下)


威脅小孩的6大眼疾怎麼防?(下)
•大家健康 2006/12/22

3、4歲的孩子,正值視覺立體感成形的重要時期, 在此關鍵階段,若未及時發現孩子的眼疾, 錯過治療黃金期,將難以回復到正常視力, 為了不讓孩子長大後「視茫茫」, 親愛的父母,你需要更關心孩子的視力!

【撰文/吳皆德】


3.斜視與弱視

斜視是指兩眼不能同時對準同一物體,當一眼看前方時,另一眼便會轉到內側、外側、上方或下方,又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斜視及下斜視四類。

最常見的斜視是鬥雞眼,也就是內斜視,一般在2歲後出現。斜視的孩子由於兩眼協調不當,影響立體感的發育,同時因一眼施力較多,也會造成另一眼弱視。

弱視是指眼睛構造正常,但視覺功能發育不佳,或單眼、兩眼的視力無法矯正至0.6以上,此外,高度遠視、高度散光、高度近視也會導致弱視。弱視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是斜視所引起。因兩眼視力會互相競爭,所以兩眼都有弱視的情形較少見,通常只有一眼弱視。

■有哪些症狀?

若小朋友行動緩慢、常跌倒、伸手拿物對不準;直視時,一眼向外或向內偏移;有歪頭、瞇眼、看電視靠很近等現象,應盡快至眼科檢查,以找出病因。

■怎麼辦?

一般來說,高度遠視造成的內斜視,可配戴眼鏡治療;小角度的斜視,可利用稜鏡鏡片矯正;大角度的斜視,則須動手術治療。斜視手術有時必須進行多次才能達到理想效果,因此,除了倚靠醫師的技術外,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耐心及充分配合。而斜視手術是治療的起點,術後仍須配合屈光不正、弱視訓練等積極治療,才得以改善視力。

至於弱視,早期治療,大部分視力都會進步,甚至可痊癒,6、7歲後再治療,治癒的機率就會降低。

弱視的基礎療法是「遮眼訓練法」,利用眼罩將正常的一眼遮住,訓練視力差的眼睛,直到兩眼視力相等。若是「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視」,除了遮眼訓練法,還須配合眼鏡,矯正視力;若是「遮閉性的弱視」,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去除遮閉原因,再利用遮眼法治療;至於「斜視性的弱視」,則須先矯正弱視,才能施行斜視手術。

■如何預防?

家長在孩童6歲之前,注意是否有上述異常症狀,早期治療,效果更好。

4.眼部外傷

孩童發生眼部外傷的情況很常見,像被鉛筆等尖銳物割傷、刺傷眼睛角膜,或跌倒撞到,造成眼球外傷,嚴重時,甚至有失明危機。也有風砂吹進眼睛,或鐵屑碎片插進眼裡等意外,不過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小孩身上。

■有哪些症狀?

如果有風砂或鐵屑進入眼睛,小孩會一直流眼淚,或自述眼睛視線模糊,眼睛也會有紅腫現象。

■怎麼辦?

當異物進入眼中,醫師建議使用乾淨紗布,包紮眼睛後迅速就醫,進行眼科小手術即可解決。如果家長用手摳或用棉棒、針來挑,容易引起角膜潰瘍,也不建議沖水急救,一來不知傷口多深,二來擔心水質不乾淨,除非已確認是化學物品汙染眼睛,這時便可用大量清水沖洗。

■如何預防?

避免小孩拿竹籤、牙籤、鉛筆、仙女棒等尖銳物品當玩具,提醒他們拿尖銳物品時不可跑跳;小孩容易撞到的桌腳、椅腳尖銳處,用保護墊或布包好。

5.睫毛倒插

東方人的眼睛大部分較小,下眼皮也較高,因此,靠鼻側的下眼皮處的睫毛常會倒插刺到角膜,有時倒插太厲害,會造成角膜上皮破皮缺損。

■有哪些症狀?

小孩常揉眼睛或常淚眼汪汪;到戶外時怕光,有眼睛張不開的現象。

■怎麼辦?

隨著 孩子長大,「嬰兒肥」的情況改善後,睫毛倒插的情形會日漸減少。如果睫毛嚴重倒插,則必須考慮用手術方法,將下眼皮做些修剪,讓下眼皮翻出來。

■如何預防?

若發現小朋友的睫毛,不是往外翹,而是貼在眼睛上,就得注意是否有睫毛倒插的情形。睫毛倒插是因睫毛生長的方向不對,家長不宜自行幫小孩修剪睫毛,應請醫師處理。

6.麥粒腫(俗稱針眼)

麥粒腫主要是眼瞼上的皮脂腺阻塞,以致細菌感染。有的小朋友因體質關係,或吃太多炸雞、薯條等油炸食品、冰淇淋,或睡眠不足,導致皮脂腺分泌過盛,加上不注意清潔,如手髒還揉眼睛,就很容易感染,嚴重時,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有哪些症狀?

初期眼皮有些腫脹、疼痛,壓迫時會更痛,1、2天後可能更腫,甚至產生膿包。若小朋友眼皮紅腫,父母應先判斷是麥粒腫引起,還是遭蚊蟲叮咬、過敏所致,初期若看不到膿包,通常不易鑑別,最好前往眼科,讓醫師診斷。

■怎麼辦?

眼睛輕微發炎者,沒發膿前可用溫熱毛巾敷眼,一次約5分鐘,一天數次,搭配塗抹抗生素藥膏。抗生素藥膏不可自行上藥房購買,須經醫師判定給藥。

若眼睛嚴重腫痛,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時,就不要再熱敷,應視情況局部冰敷、減少發炎,必要時口服抗生素。假使膿包過大,須趕緊請醫師施以小手術,將膿排出,以免膿包過熟,形成肉芽腫,不僅手術不易切除,嚴重時甚至會變成散光。

■如何預防?

常長麥粒腫的小朋友,應多注意飲食,避免油炸的食物、多喝水、睡眠要充足。

父母是孩童視力的把關者

一般而言,國小一年級會開始進行兒童視力檢查,隨著近視年齡下降,翁林仲提醒家長,「2、3歲就要帶小孩至眼科,進行電腦驗光、立體感測試檢查,之後每半年∼1年追蹤一次。」若發現有近視,則必須每3∼6個月檢查一次,家長也最好能教孩童如何比手勢,測量近視。

有些家長困惑,到「眼科」和「眼鏡公司」檢查視力有何差別?翁林仲解釋,「眼科是檢查眼睛的地方,眼鏡公司則是拿近視處方箋,配戴眼鏡的地方。」

父母是孩童視力進展的重要把關者,他建議家長,最慢6歲前,一定要帶孩童到眼科檢查眼睛。若有眼疾,待找出真正原因後,再到眼鏡公司配戴眼鏡。唯有掌握6歲前的治療視力黃金期,下一代才能有更好的眼力。

【大家健康雜誌2006年12月號】

威脅小孩的6大眼疾怎麼防(上)

[聯合書報攤] 威脅小孩的6大眼疾怎麼防?(上)



威脅小孩的6大眼疾怎麼防?(上)
•大家健康 2006/12/22

3、4歲的孩子,正值視覺立體感成形的重要時期, 在此關鍵階段,若未及時發現孩子的眼疾, 錯過治療黃金期,將難以回復到正常視力, 為了不讓孩子長大後「視茫茫」, 親愛的父母,你需要更關心孩子的視力!

【撰文/吳皆德】

恆彥很小就習字、玩電腦,生活裡幾乎離不開電腦、電視和書本。當父母發現他看書愈拿愈近、常瞇眼時,到眼科檢查已近視300度。像恆彥的小孩,在台灣愈來愈常見,過去近視多發生在國小二、三年級的學童身上,現在年齡大幅降低,幼稚園就近視的兒童屢見不鮮。近視,也是0∼12歲孩童眼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眼疾。

2005年,行政院衛生署委託台大醫院,調查全台灣幼兒視力健康狀況,結果發現,6∼7歲(大班)幼兒,近視率由1994年的7.34%,成長到2004年的18.89%,幾乎每5名小朋友,就有1人近視,顯示台灣孩童視力健康已出現嚴重問題。

除了近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院長翁林仲也提醒,「6歲前是孩童治療視力的黃金時期,尤其是『斜視』和『弱視』。」3、4歲的孩子,正值視覺立體感發展成形的重要時期,一旦有斜視、弱視問題,未在此關鍵階段及時發現、予以治療,延誤至7、8歲,將難以回復到正常視力。

其次,還有「過敏性結膜炎」、「眼部外傷」、「睫毛倒插」,及俗稱針眼的「麥粒腫」。這6大眼疾的症狀、治療和預防,說明如下:

1.近視

兒童近視多半是「假性近視」,因為這階段的孩子視力仍在發育,眼睛睫狀肌的調節能力較強,過度近距離用眼,使睫狀肌痙攣,便產生近視症狀;當睫狀肌放鬆時,又恢復到原本視力。當家長發現小朋友有類似症狀時,應先至「眼科」檢查,確定是否罹患近視,再進行適當治療。

不少人認為,近視是「先天遺傳」,其實,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只有10∼20%的近視患者受遺傳影響,這些人通常年紀輕輕就高度近視,臨床上便曾出現1、2歲近視400、500度的案例,除了這些特殊狀況者,大部分的近視仍是後天環境所造成。

若不愛惜雙眼,從小就高度近視,將隱藏其他危險因子,像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這些併發症就算孩子長大動近視手術,都無法避免其潛在危險。」翁林仲強調。

■有哪些症狀?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是近視的主要原因;這時,孩子除了自述看不清楚遠處的物品外,父母也會發現孩子常有瞇眼、斜眼、皺眉看東西等小動作,或出現傾身向前看事物、揉眼睛等現象。

■怎麼辦?

發現孩子近視,務必找眼科專科醫師詳細檢查,最好先點散瞳劑(正式名稱:睫狀肌麻痺劑)後再驗光,排除小朋友調節能力過強、睫狀肌過度緊張所引起的假性近視。如果是真性近視,應安排適當作息,避免視力退化過快。

有時醫師會給小朋友點散瞳劑,消除假性近視及預防度數增加,但點完後,瞳孔會散大、怕光、看近物較吃力,多數病人並沒有持續點藥,所以較難評估散瞳劑治療近視的效果。

■如何預防?

為防範近視年齡不斷降低,學齡前的孩子,應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的活動,像太早習字、用電腦、看電視等;從小培養適當的閱讀習慣;注意均衡的營養和充足的睡眠;定期至眼科檢查,才是預防近視發生及度數加深的不二法門。

2.過敏性結膜炎

5歲的宣俞愛眨眼、揉眼睛,天氣變化時,揉眼次數更多,有時揉到眼睛發腫,還必須點藥控制,否則會癢到受不了。

門診中類似宣俞的病症相當常見,這些小朋友因過敏體質,一旦接觸到灰塵、毛髮、塵蟎等過敏原,眼睛又紅又癢,也常伴有過敏性鼻炎。一般來說,3歲前對過敏原的反應不大,通常在3、4歲罹患過敏性結膜炎。

■有哪些症狀?

眼睛癢、眼紅、流淚、灼熱感、眼皮腫,有時會有水樣分泌物。症狀在過敏的季節時好時壞、反覆發作。

■怎麼辦?

可用「冰敷」緩解過敏時癢、腫、痛等不適,或用人工淚液、生理食鹽水來沖洗眼睛,去除過敏原及減輕症狀。嚴重時,可點抗組織胺、去充血,或含類固醇的藥水,這類藥水須經醫師開藥,絕不能自行購買。

翁林仲說明,為避免眼睛因過敏發紅,有些藥水含有血管收縮劑,長期點的話,會引起乾眼症狀,一不點藥,也可能發生眼睛發紅情形更加嚴重的副作用,所以一定要請眼科醫師診斷後再開藥。另外,類固醇的藥水也不能長期使用,否則會有青光眼、白內障等併發症。

■如何預防?

最重要的還是避免過敏原,在台灣,過敏性結膜炎的小朋友愈來愈多,生活上須注意溫度的恆定,常換洗床單、枕頭巾,避免絨毛玩具,如果家中有空氣清淨機,也要常打開電源,以減少室內灰塵、棉絮等過敏原產生。季節交替時,可點藥水預防,嚴重時,到醫院點治療性稍強的藥水,大部分的症狀都可獲得控制。

【大家健康雜誌2006年12月號】

威脅小孩的6大眼疾怎麼防?(下)

2006/10/11

對子女的期望,和對自己的期望,有何不同?

對子女的期望,和對自己的期望,有何不同?

2006/09/14

再富也要"窮"孩子

(星洲日報╱副刊 文:柯世力 2006/07/31)

前些天,帶兒子去逛書局,他吵嚷著要我買一個精致、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
最後我只買了一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給他,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


接著,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曲線優美,
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蓋過刻度的精美塑料尺,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
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

我不作聲,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

自升為人父後,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
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再富也要窮孩子(雖然我並不富有)。

幾年下來,我漸感難於堅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布告欄上,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的兒子的"匿名信",
才又深感無論如何得貫徹始終。
上述"私函大公開"(是無奈才將私函公開吧?)
很有轉述的價值,茲摘錄如下: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
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里出的惟一一個大學生後,心里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
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掛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
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
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
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
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

大二以後,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
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
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
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
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

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
不知在大學裡,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閱畢整封信,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第一次上做超音波掃描時,
我最關心的不是胎兒的性別,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雙胞胎甚或4胞胎?

難以兩全其美

我執教的學校,有2男2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4胞胎兄妹。
我常看到他們的爸爸,拎著4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在籬笆外,分4次塞給4名可愛的孩子,
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課室享用,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內涵"相當滿意。
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
恐怕會顧得了"量"來顧不了"質"。

我之所有這種顧慮,主要受華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

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
"再富也要'窮'孩子!"的教育理念。

他們認為,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
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 ,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
"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
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
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


我們東方家庭"再窮也要富孩子"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

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
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


不同意義的象征

其實,以上辛酸的父親在信里提到的不孝兒,
恰恰是我們用傳統的"再苦不能苦孩子"模型塑造出來的典型"模"特"兒"。

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
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只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
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和馬到成功,
而是象征一只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
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4天就活活餓死了。

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
而後又嫌農夫喂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

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
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
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
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的幼崽含在嘴里或護在翼下,怕它們遇險而夭折;

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

作家事的孩子 長大工作機會多

文/謝水乾*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6/03/31 家庭版

你會不會怕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
或者根本不想工作,也 不會工作,那麼就別一手包辦所有的家事,
放手,放手,讓孩子參與,有參與才有學習,才有成長,
要期中考了,孩子一樣得 拖地清理,做好份內的家事比考試重要,


真的,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孩子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
更可以學到許多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筆者的女兒國一參加學校舉辦的露營活動,晚上打電話回家,既興奮又驚訝的說:
「爸,我不知道我們同學都不會煎蛋,現在大家都在排隊等我煎蛋給他們吃呢!」

假如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媽媽告訴他:
「小寶,垃圾車來了,請你幫忙把垃圾袋綁好,然後拿去垃圾車好嗎?」

當小朋友接到這樣的請求後,他就要開始思考,垃圾袋要怎麼綁,才不至於沿路掉垃圾;
綁好之後要開始分析、判斷、選擇並且做決定,要經由哪一條路徑拿去垃圾車。

分析的結果,甲路線的張家有一條狗很凶,乙路線比較近但是路燈太暗,丙路線比較遠但是路燈較亮。

判斷的結果,丙路線比較安全,他要選擇安全的路徑,所以決定走丙路線。


當小朋友把垃圾拿到定點後,垃圾車還沒到,他是要放著就走,
還是要遵守垃圾不落地的規定,等垃圾車來了再將垃圾丟上去。
這就是他表現責任感的時候。


不要小看一件小小的家事,
它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判斷、選擇、
做決定以及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
大人不可不察。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
發現這些孩子在童年時期參與家務工作做得較多的人,比做得較少的人,
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
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此外,前者也比較樂觀而有充實感,
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鄭石岩教授也表示,臺灣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升,造成社會變遷加速。
我們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
就必須提早訓練,而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
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
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2006/07/25

二次基測公布 選填志願 寧可多填

【2006-07-25/民生報/A2版/熱門話題】
先謹慎填好門當戶對區 再兼顧彈性保險區與夢幻理想區
台北訊


95年第二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單昨天發放,各科答對題數與量尺分數對照表、去年和今年兩次基測量尺總分擇優的百分等級PR值與累計人數對照表同時公佈,教育部國中基測推動委員會委員劉和然建議,考生選填志願,選填「門當戶對區」要特別小心,宜再兼顧「彈性保險區」與「夢幻理想區」的志願。
依規定,學生最多可填100個志願,27日到8月1日繳交志願卡。由於去年200分以上高分落榜考生,平均只填5個志願,加上每年聯合分發讀卡統計錯誤率約一成,因此,劉和然表示,志願寧可多填,且繳志願卡前要再校對清楚。

思考個人需求 小心取捨

所謂「門當戶對區」是指符合自己性向、興趣,且與基測成績接近、學校辦學特色與未來發展接近個人需求、甚至住宿與交通考量符合考生需求的志願。劉和然說,「門當戶對區」志願可從三個角度思考,包括高中、高職都可上時如何排志願序;可上公立高職與私立高中時如何取捨;在明星高中與社區高中之間如何取捨。

其次,填志願時可依個人成績,將往下5到10分的學校也納入,就是增加「彈性保險區」志願;如成績不夠,但也想把第一與前面學校選填為志願,也可,曾有考生把第一志願明星高中填在後面,這是「夢幻理想區」,如要填,5、6個就夠了。

明星高中 PR值96以上

最近兩年PR值幾乎一樣,頂多差1分,一般分析認為,登記分發明星高中錄取最低分應和去年差不多,基北區第一志願建中、北一女PR值接近99,基北區前三志願PR值96以上。劉和然說,其他各都會區第一志願中一中、雄中、南一中等錄取分數PR值要97;公立高中PR值要74到75,若含台北縣的公立高中PR值要73。

不過,往年建中、北一女錄取分數差1分,去年建中要280分,北一女要277分,首度相差3分,今年是否仍有3分落差?還有待觀察,劉和然提醒女生,不要認定今年277分一定可上北一女,還是多填幾個志願比較好。

分發結果 8月11日放榜

雖然建中、北一女申請入學招生比率提高到40%,但資料顯示申請入學錄取建中、北一女的考生原始分數仍高於參加登記分發的考生量尺分數,因此,不至於使聯合登記分發的考生錄取分數下降。

考生這兩天拿到成績單後,可依照各分發區規定時間繳交志願卡,繳卡個別報名27日到29日、集體報名29日到8月1日,分發結果8月11日統一放榜,各校錄取新生8月15日報到。


滿分狀元

讀書各有竅門


【本報記者/連線報導】第二次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發放成績單發放了,全台各地滿分考生不少,包括台北介壽國中林聖凰、私立復興國中魏國展、桃園市慈文國中學生林祐任、苗栗私立建台中學國中部葉旭航、高雄市陽明國中賴宇軒等人。這些拿高分的同學,各有各的讀書竅門。


林聖凰

熟讀課本 反覆練考古題

窆林聖凰在班上的成績一直維持前三名,國二通過全民英檢中級檢定,畢業時還領市長獎。在民權國小擔任老師的爸爸是嚴父、嚴師,會盯功課,並扮演國文及社會科的家教,唸建中的哥哥則是她自然與數學科的小老師。

林聖凰第一次基測因為得失心重,表現失常,只考了269分。第二次基測,她到補習班衝刺,課本熟讀,再反覆練習考古題,並加強較弱的國文科,策略奏效,得了滿分。


魏國展

早七晚九 猛K書衝刺

窆魏國展則屬於耐力型的學生,在校成績一年比一年好,第一次基測考279分,考後選擇到學校衝刺,早上七時到晚上九時K書,並到補習班加強理化,果然一圓建中夢。

他平時喜歡打球、打電動、看自然類、特別是昆蟲類的書籍,家裡還養甲蟲,放假日也到新竹爺爺家抓昆蟲。因為對自然科學有興趣,暑假想先上先修班補物理。


林祐任

多做題目就穩下來了

窆滿分的林祐任將念武陵高中,是慈文創校12年來第一個,也是全桃園縣二次基測唯一滿分的學生,校長張秋銘說,林祐任從國小至今都是班上第一名,第一次基測失常考266分,這次恢復水準。

林祐任說,第一次基測太緊張,考試失常。二次基測前她做了很多題目,「多做題目就穩下來了」,讓她感動的是,平常打打鬧鬧的兩個弟弟妹妹都主動鼓勵她,「這次成績他們比我還緊張」。


葉旭航

用心聽講 疑問追根究柢

窆葉旭航第一次基測考288分,上建中沒問題,卻自認失常,並暗自許二次基測要考滿分,結果如願成為苗栗縣唯一基測滿分的學生。巧的是,和他念同校的哥哥葉陳樸,今年參加大學學測拿下滿級分,一門雙傑,傳為佳話。

葉旭航功課穩居班上第一名,平常上課十分用心聽講,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追著老師問到完全了解為止,晚上絕不熬夜,頂多念到十一點就上床睡覺。他覺得這次考滿分最大原因,是心情放鬆、沒壓力,所以答題格外順手。

葉旭航的父親在自來水公司台中廠上班,他已決定念台中一中,選擇和父親一起體驗都會生活。


賴宇軒

掌握數學運算精確度

窆賴宇軒由第一次的262分大幅躍升至滿分300分,可說「苦熬出頭」,受到師長恭喜。賴宇軒分析,第一次數學考49分,主要原因是過於緊張,未能發揮實力所致;為扳回一城,在最後一個多月的衝刺時間裡,他每天運算數學習題,每天做一次數學測驗卷,除了要掌握運算的速度,更得把握精確度,才能拿高分。

他計畫下周出國去旅行、遊學,也要開始讀一些小說,轉換心情;就讀雄中後,將加入弦樂社。


此外,台北區滿分考生,還有三民國中李文鼎、景興國中常靖、薇閣中學黃柏源等三名應屆畢業生,以及花蓮慈濟國中重考生黃炫餘等人。

國中「留學」花蓮 重考拚進紅樓

【2006-07-25/聯合報/A5版/話題】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去年從花蓮慈濟國中畢業的黃炫餘,去年基測二六三分分發台北市中崙高中,因自己不滿意,於是到補習班苦熬八、九個月,抱著「不上第一志願很丟臉」的決心,今年第一次基測考了二八二分,二次更進步到滿分。
黃炫餘說,第一次考試有點緊張,除了數學滿分,其他四科各錯一分,考了二八二分,但因是花蓮畢業,無法申請建中,只能等登記分發,他當時想,閒著也是閒著,乾脆再考一次,「輕鬆反而考得好」。

原本家住關渡的黃炫餘,爸爸怕他國中學壞,送他去唸花蓮慈濟國中,黃炫餘說在花蓮時沒有補習,卻常在玩,但去年基測考完,他終於體會到,離建中很遠。

黃炫餘說,爸爸堅持要他重考拚建中,他原本也不願意,後來體會到爸爸是為他好,去年乖乖回台北補習。

葉廷廷、蔣文瑜 二次基測飆更高

【2006-07-25/聯合報/C2版/花蓮縣新聞】

國風與花岡兩學生 一口氣進步39分與35分 二次基測共1760考生 今年大家都有學校讀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國中第二次基測成績單昨天寄發,承辦高中職五專統一登記分發招生作業的花蓮高商教務主任江合建指出,二次基測有1760位考生,全縣各高中共有3735個名額,大家都有學校讀。
江合建表示,參加第一次基測的考生有4656人,幾乎有一半在第一階段甄選、申請入學時搞定;第二階段登記分發時,他預估有2000人參加,全縣11所高中日校與4所夜校共提供3000多個名額,考生可選擇的學校頗多。

國風國中教務主任涂國基表示,該校在第一階段申請花蓮高中、花蓮女中已有133人過關,此次登記分發預估也會有100多人上榜;此次學生葉廷廷從第一次198分飆到第二次的237分,進步高達39分。

葉廷廷說,母親希望她讀慈濟技術學院,而她自己則想念台北商專資料管理科,至少五專出來後,可以直接進入職場。涂國基建議她,與家人好好研商,不妨先讀花蓮女中,將來再讀大學。

花崗國中此次基測最高分是265分的黃柏傑,比第一次的251分進步了不少;進步最多的是蔣文瑜,從190分飆到225分,進步35分。

花蓮高中透露,去年該校最低錄取分數195分,花蓮女中是205分,今年兩校預估錄取分數會降低2分。

花蓮高商教務主任江合建認為,有學生已打破就明星學校的迷思,如已決定就讀該校應用外語科的鄭佳閩,223分的成績原本可以上花蓮女中。

江合建強調,他希望各校各擁有自己的特色,俾培育更多元的優質學生。

排名 台大理工升 台師大文科降

【2006-07-25/聯合報/C8版/教育‧文化】

本報記者 李名揚


分析過去3年大考志願變動情形,台大理工科持續上升,台灣師大文科卻持續下降;好幾年沒變的醫科排名也在去年發生變化,成大首度超越陽明公費,慈濟公費也超越高醫大公費。還在為選填志願的考生,對這些趨勢要有基本了解。
台大理工科系除前幾志願外,第10志願以後幾乎全面上升,與奈米有關的台大化工去年一舉超越交大光電、電信及清大材料,進入前10名,台大化學也升到第13名;大氣系一口氣進步9名最多,工科系則連續2年各前進7名。

過去在社會組為主的大學中,與政大爭老二地位的台灣師大,則是全面下降,整體科系排名不但落到台北大學後面,還受到中正大學強力威脅;除英語系仍維持在第19名外,其他科系去年幾乎都一口氣下跌10名以上。

台大資工系91年仍高居理工類第二志願,之後連續2年下跌,落到第5名,去年才穩住;可是清、交、成大的資工系卻沒止住下跌趨勢,去年又各跌了3到6名,今年能否止跌仍有待觀察。

醫科排名去年也發生變化,陽明占了很久的第2名,首度被成大打破,公費生分數落到成大後面,但這2系去年錄取分數僅相差1分,今年仍有得拚。

1994年開始招生的慈濟醫科,去年也首度超越老字號的高醫大醫科,但2校形成拉鋸,慈濟公費、自費分居第10名和第13名,高醫大公費、自費則夾在中間,為第11名和第12名。

不過這2系去年都被台大牙醫超過,台大牙醫前年就開始加溫,超過輔大醫科和中國醫大醫科,去年又超過慈濟和高醫大,而且離北醫大醫科公、自費僅差3分和1分;若維持這種趨勢,今年就有可能超越北醫大,僅次於台大、陽明、成大和長庚4校的醫學系。

2006/06/23

努力不必然等於收穫

你的努力,不必然與你的收穫成正比,

但是你的努力,是你可以決定的;你的收穫,則操之在天,

如何決定該付出多少?將努力投注在何處?是否真的有付出?
這些問題只有你一個人知道答案

你是否在浪費時間?是否該繼續下去?是否該停止努力,轉換跑道?

這些問題,從自己為出發點,或是從第三者為出發點,去看時,答案就可能會不一樣。

每一次在我提醒孩子們:休息夠了嗎?該繼續往前走了吧!
這時候,就不禁讓我想起我自己,

我休息夠了嗎?是否有我應該繼續背負的責任,正被我棄置一旁呢?
我的努力夠了嗎?是否我已經盡了全力?
在內心深處,我還在期盼有人可以推我一把,助我一臂之力,也或許將有轉機出現,事情不必做也會自然結束,我比別人努力還少,卻獲得更多?(也就是"不勞而獲")

背負在你身上的責任,背負在你身上的債務,是否隨著你的努力,而逐日減輕呢?

有些失敗,是因為你的努力不夠,
但有些失敗,是因為外在你所不明白的事物,
要將失敗歸咎給別人,是很容易的事,但是,真正的原因,你自己應該要知道

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就像是手上拿著有限的籌碼,想要在賭城的眾多賭台中,找到贏錢的機會,大賺一筆,

你必須不斷的思索,這局贏面有多少,何時該收手,要有能力估計或然率,雖不中亦不遠,
你必須不斷的觀察,專注的程度,應該超脫自己的情緒,得失心,

何時才是盡全力?當一切勝負揭曉時,能以豁達的態度面對,淡然處之,沒有一絲懊悔遺憾

從投資的觀點來看,努力的結果,應該是資產的增加,至少也是負債的減少,
資產的增加,也就是手握籌碼的增加,足以改變你的態度,
至少,讓你比較『輸得起』,
當然,一切的起步,就在於認清自己究竟有多少籌碼,
如果連自己有多少負債都搞不清楚,當然也就無法避免浪費的習性,任由漏洞越來越大,卻不知道該及時修補的話,努力當然就更難看到成效了

95-6-24 新增
努力也像是一顆種子試圖長成為一棵大樹的過程,

努力向下紮根,努力克服強風暴雨,努力汲取陽光和水分,

面對自己不認識自己的疑惑,(因為種子的蛻變),

但是要如何逃離地震、火災、雷劈、蟲蛀的危害,就真的憑運氣了,(也許有神的庇祐?神木?)

2006/06/21

六月的天空

Free Image Hosting at www.ImageShack.usFree Image Hosting at www.ImageShack.usFree Image Hosting at www.ImageShack.usFree Image Hosting at www.ImageShack.us

Free Image Hosting at www.ImageShack.usFree Image Hosting at www.ImageShack.usFree Image Hosting at www.ImageShack.usFree Image Hosting at www.ImageShack.us

這是今天早上從陽台望出去天空的景象,很美吧..........

這樣的居住環境真是不錯啊!

左右兩邊青蛙交換位置 (你的IQ一定很高)


不要懷疑,一定可以交換位置
青蛙只能往前, 不能退後.
【檔案連結】 http://media.ebaumsworld.com/frogleap.swf
--------休息一下下,動動腦,免得太早老人癡呆。

2006/06/20

[轉載] 慈小暨附設幼稚園畢業典禮 52人邁向人生新階段(慈濟快報)

因為老大今天要從小學畢業,我唯一會做的就是前往拍照,所以就去了,

感覺好像我自己在畢業似的,時時要提醒我自己,這不是我的畢業典禮........

最值得我注意的,其實還是上人的全程參與,以及最後的結語,

大致上說了三點:

1) 慈小的孩子真有福氣

2) 應該發揮慈濟人大愛的精神,要知足,要感恩

3) 靜思語當中所說的要牢記

關於第三點,我不得不佩服上人,靜思語確實給我們很多,孩子們能夠親炙當代聖人,是她們的莫大福氣,但是她們能夠體會嗎?

2006/06/18

數獨樂園 sudoku house

前一陣子媽媽買了一本「簡單玩數獨」 給老三,讓我想到上網去找一些相關網頁,

我也會把這個網站加到 Links 當中,至於會留多久,得看看以後會不會上癮而定,

先來一題玩玩吧.........


不快樂的小皇帝(中國時報)

   現代的小孩,若說像個小皇帝,恐怕亦相去不遠。雖不若古代皇帝前呼後擁的聲勢,但不論到哪裡,總有大人亦步亦趨地跟著;雖無山珍海味的奢華,但面對滿桌 的菜餚連一口都不想吃是常見的事;在公車或捷運,大人會讓位給他們坐;書包太重,大人會幫他們提;學校作業花樣多,大人就風塵僕僕地幫忙撿樹葉、挖蚯蚓; 學校老師責罰,某些家長立刻拔刀相助,避免小孩自尊心受損;有飯菜上桌,叫小孩先吃,以免涼了不好吃,反正「小孩比較耐不住」;父母辛勤工作,省吃儉用, 把所有的家庭資源全部供小孩揮霍,以免他們「輸在起跑點上」,所以在百業蕭條的今天,全美語、才藝班、遊學團仍大賺其錢。....................(繼續閱讀)

2006/06/15

靜思語 - 父母子女關係都是業緣互相關係牽連,


說不定現在我們所面對的,與他計較、怨憎會的人,來世就是我們的父母子女

2006/06/11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感情生活全面曝光(組圖)

一開始自己也弄不清楚,該將這篇文章放在哪裡?

第一個想到的是 er_jason 玩物喪志篇,然後是 er_jason 的資料庫,沒有想到最後是放在這裡,

當然成為世界首富,已經不是努力與否的問題了,但是不可否認的,這位世界首富必然有我們值得向他學習的地方,

有我的孩子們值得向他學習之處,這也許是為什麼我最後選擇將文章放置在此吧.....

2006/05/28

眼光要放遠,胸襟要放寬,但是

要著眼在身邊最微細,最不起眼的小事上.......

眼光要放遠,
想像自己是翱翔在天空的老鷹,俯瞰大地,鳥瞰眾生,可以讓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想像自己站在時光之流的岸邊,看著過去和未來,可以讓自己感受到自己的短暫,

胸襟要放寬,
不要畫地自限,以為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其實你能夠做的比你原本所想的大的多
能夠包容不一樣的想法,接受別人的抱怨,

著眼在最細微,最不起眼的現實,
不要弄混了現實和虛幻,所有的計畫,都只是你的想像,如果你不是踏在現實的基礎上,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
更不要活在想像和虛妄當中,脫離現實,生命已經被你拒絕

2006/05/15

喜歡看書的有福囉!....集中所有熱門的書籍唷!!

有每一本書的精采文章,附上音樂!!快看看吧!!你會有所收獲滴!

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 _于美人
高材生……人情世故0分 _蔣碧君
你被習慣牽著走嗎?
溫柔對待親愛的人 _聖嚴法師
煩惱只是投影
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 _洪蘭
我的眼淚你最懂
專業內要內行專業外不外行 _高希均
人品比人才重要 _林宜諄
鑰匙
夫妻是一輩子的事 _孫越
及早規劃未來的生活 _謝春滿
"失誤"的行程比"光速"還快
來去摘櫻桃
小河流的旅程
原來快樂的人是計較的少
王永慶的一席話
太極拳 _張輝誠
一個缺角圓的故事∼捨與得
近看王永慶的養生實踐
吳淡如的挑鞋理論
台灣國際人才水位警戒 _許瓊文、許維真
牽手
情緒的四放
閱讀是瞭望世界的方式 _李雪莉
關懷弱勢∼教育階級化,窮人絕望 _李月華、周慧菁
你的個性有競爭力嗎? _楊基寬
太早得到 _侯文詠
認真地活在當下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_嚴長壽
笨問題;好答案! _吳若權
缺角的地方不去看它,整個杯子就是圓的
張艾嘉的故事
企業欣賞的人才,是具有高度commonsense的人
母親節快樂!
你是我高中同學嗎? _李瑟
活著
愛,何必百分百 _劉墉
與自己的甜蜜生活 _王溢嘉
張忠謀先生談學習 _張麗容
清大學務長的一席話∼只要你努力
何麗玲談處世哲學 _陶禮君
懂得什麼時候不要說話,是一種智慧
放慢腳步走對路 _吳若權
天地禪院
被擦掉的名字 _侯文詠
功課不好的孩子可以教好 _李家同
轉境
當家裡出了黑羊 _黃惠如
女性的偉大
你家孩子讓人抓狂? _吳若女
浮生若茶
人生的瓶子
八天與八年 _吳若權
一輩子與三小時
鋼琴課
儲備四十歲的能力
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把握現在的幸福
做孩子的心理醫生 _游乾桂
三件99塊 _王文華
態度比教育、金錢、環境還重要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_洪蘭
夫婦不是講理的關係 _張忠謀
讓你的腦袋跳起舞來 _于東輝
公主的月亮
每天起笑∼ 童言童語

Fw: 唐 詩 (有注音和英文翻譯喔)

超好的網路工具書,真的很不錯
建議加入我的最愛....真的粉不錯喔......

http://edu.ocac.gov.tw/culture/topic/03html/01new.htm

先做監護人,再做朋友

/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從一個畢業出來開業的學生,教師節回來看我,他很不快樂,因為每天的門診太沒有挑戰性,一半是過胖兒,一半是過動兒。
他說,「我跟父母說,飲食要規律,不要給孩子吃零食,但是父母都不能堅持,孩子一吵,父母馬上就投降。我告訴他們,小時候的味口會影響長大後的選擇,小時候每天吃炸雞、漢堡的人,長大後,當然優先選擇炸雞和漢堡。天天吃,怎能不胖?小時候不曾加以管教的孩子,長大後當然不聽從老師的話,隨心所欲,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在別人眼裡就變成過動。父母都以為順著孩子的意就是好父母,其實是害了孩子的壞父母。」
他越說越激動。也難怪,這個迷思的確很嚴重。艾力克斯(Norbert Elias)是一位社會科學家,他觀察到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八九年,這五十年間,社會最大的變化是權力的移轉,權力從父母手中移轉到了孩子。五十年前,父母跟孩子說話很少是問句(這樣好不好?)現在父母不再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是徵求同意(時間不早了,電視關掉去睡覺,好不好?)既然是問句,孩子就認為可以不同意,所以他就會說:「不要,我還要看,再讓我看五分鐘。」如果父母說:「電視關掉,去睡覺。」這是個命令句,孩子就不會討價還價。他認為口氣可以溫和,但是態度要堅決。
艾力克斯同時認為,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朋友是平輩,是互惠平等的,親子關係不應該是互惠平等的朋友關係。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看電視,他不能叫你不要看電視。艾力克斯認為,今日很多的過動兒其實是從小缺乏家教,養成習慣後,不服管教。
至於小時候的口味會影響長大後的選擇,我們在實驗室的動物身上有看到。如果把一個新奇的食物和一個熟悉的食物放在一起,老鼠會毫不猶豫的去吃牠幼年時熟悉的食物;老鼠對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會非常小心,先吃一小口,二十四小時沒事後,再回去吃一小口。
父母如果在孩子小時候給他吃各種青菜,他長大後比較不會排斥青菜;如果小時候都是吃炸雞、漢堡,那麼他經常會很想念這種食物。就跟我們留學時,會很想念家鄉的牛肉麵、大餅、蚵仔煎一樣,這種童年的喜愛烙印在我們大腦中。因此,父母的確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很快投降。
最近有一個研究發現,養成孩子良好行為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管教的嚴不嚴,反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不參與孩子生活的父母最會體罰,孩子將來的問題也最多。這個報告說,父母是監護人,監督和保護孩子使他安全成長,教育他,打開他的視野。父母要先做到監護人才去做朋友,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家庭,而是父母子女各司其職的家庭;在重要的事情上,孩子沒有投票權,因為他們尚未成年,需要指導。
【本文摘錄自《生命教育電子報》95/01

轉寄: 不要做剪蛹的人

前二天看到一篇報導,敘述美國的大一和大二的住校學生,依然靠父親的 MorningCall,才能早起趕到教室上課 。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

***************************************
教養孩子時,不要做剪蛹的人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

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他就
停下來觀察它。過了幾個小時, 他見到裡面的蝴蝶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些進度,小蝴蝶好像盡了
最大努力也沒有辦法出來。這個人於是決定幫它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儘頭剪開。
蝴蝶這樣就很容易出來。

但是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它的身體肥
腫,翅膀又細又弱。

這人繼續觀察蝴蝶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
大而它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這沒有發生。小蝴蝶餘生只是托著肥腫的大
身體和細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著走。它永遠也不會飛行。

這個善良的人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細小
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它必需經過這個過程,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它的翅膀裡。

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就是
蝴蝶從蛹中掙扎出來是為著預備它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生命裡面的掙扎是我們必需有的。

如果老天允許我們順利地過一生,我們
也許就此不會變得堅強。也不會成長。

所以當你碰到有逼迫或苦難,記得有人正
為你禱告,最後你也會明白真理在你身上的計劃。

在教養孩子時,我們很容易就成為那剪蛹的人!

2006/05/14

BBC 中文網--英語學習網站

這是BBC 的中文網站,內容蠻國際化的,也頗即時性,可能因為是建置在香港,語言習慣跟我們比較接近,所以蠻適合學習英語的,在此推薦!

2006/05/08

您的朋友 - jsn8911 要與您一起分享的商周文章

您的朋友 jsn8911 給您的留言如下:
朋友提起這期的商周有這一篇報導,沒想到一上商周的網站,就讓我找到這篇文章,應該頗能夠反映出現代的孩童,跟我們小時候的不一樣!
文章出處連結


童年富裕病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週刊第 963 期
作者:陳雅玲
現在的兒童,往往一個人便擁有來自父母兩個家族、好幾個大人灌注的資源,更要對富裕病毒嚴加戒備。
美國調查:繼承15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小孩,2成放棄工作,多數一事無成;他們得到越多,越不滿足,甚至失去奮鬥目標。這股「富裕病毒」正席捲全球,從美國、日本到台灣……

好好待你的小孩,但不要給他們太多財產。」這是今年一月,美國《商業週刊》出版的〈二○○五年最佳觀念〉專題〈The best 25 ideas〉,報導開始的第一句話。配合一張皺著眉頭、不開心的小孩照片,這句話格外引人好奇:為何要這麼慎重其事的談這事?

答案在文章中的一個單字:「富裕病」(affluenza)。

先 前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讓大家看到富裕病的英文時,感覺好熟悉。沒錯,富裕病這一名詞是一九九○年代後期才發源於美國,由兩個單字「富裕」 (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合成,指那些由於父母供給太多,造成孩子過度沉溺物質,生活缺乏目標等後遺症。

童年富裕、長大負債 
美國年輕破產族,每年增加一六%


二○○ 四年,在美國父母心中具有權威地位的美國小兒科學會(AAP)出版了一本新書《About Children》(關於孩子),作者群以敏銳的觀察,探討了四十六個將在二十一世紀影響美國孩子的關鍵議題。其中第一個,也就是「童年富裕病」 (child affluenza)。

當美國嬰兒潮世代到達人生成就最高峰,即將擁著四百一十兆美元退休,甚至將財富傳承給下一代的階段,卻突然發現,他們的兒女或孫兒女,正受到富裕病毒的威脅。

根據美國消費者聯盟的一項調查,二○○三年有三一%的大學生,有超過三千美元的信用卡債,比二○○○年增加了六七%;二十五歲以下因為負債而破產的人數,過去十年也以每年一六%的速度快速增長(二十五歲以上破產人口的增加速度只是五%)。

不是因為年輕人沒錢,而是因為他們太愛亂花錢,所以,如今美國許多大學將消費性負債,列入學生退學的評量因素之一。

2006/05/03

[新聞轉貼] 關於小學畢業旅行

大姐的學校因為畢業旅行是否舉辦,發了一份問券給家長,我上網去查了一下,才發現以下這則新聞,其實我認為這裡面所提到的這兩個學校,作法是正確的,更難得的是,他們事前做了籌劃,這是很難得的!

我認為花錢不是重點,重點是:孩子們學到了些什麼,這樣做真的給了孩子們所需要的東西了嗎?


中華民國94年12月1日台視新聞
存錢圓夢 小學畢旅遊迪士尼

報導記者:歐懿慧


現在國小畢業旅行越來越豪華,高雄私立大榮國小今年畢業旅行就選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去年首開先例到日本畢業旅行的大屯國小,則是靠小朋友自己存錢完成夢想.

可 愛的米老鼠,美麗的白雪公主,帶給大小朋友歡樂,也讓高雄大榮國小的應屆畢業生,特地跑到香港迪士尼去畢業旅行,別以為光去玩,大榮國小還會去香港的英文 學校上課,測試英語能力 其實國小學生到國外畢業旅行已經不是第一次. 台北市大屯國小,到日本小學交流,不只做科學實驗,還有唱遊,十八名學生,存錢存了兩年,一天二十元,不夠的做天燈賣給老師賺旅費. 香港旅遊一萬八千二,日本兩萬元,比起國內旅遊兩到六千的價位,高三倍以上,看到學長姐出國玩,小學妹學弟有自己的想法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畢業旅行就是要拓展視野,學習新知識

2006/05/02

[推薦網站] 詳細的昆蟲網站


        各位好友:有沒有為了要替孩子找有關昆蟲的資料而過傷腦筋呀?如今有這麼詳細的網站,你是否要趕快加到我的最愛呀。

        六足王國 http://freebsd.tspes.tpc.edu.tw/~afu/

2006/05/01

新增備忘錄的功能

結合了bravenet.com 所提供的行事曆功能,也許可以把這個網站當成是我們整個家庭用做備忘的首頁,

把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件記錄下來,
把即將完成的目標寫下來,
讓家中的成員互相提醒,

2006/04/12

轉寄: 強烈推薦的好文章

〔調整落差〕
在學校裡,自己的成績好,也只是與同班同學相比。
出了社會,自己的工作的成績,是與不同國家、不同年紀、不同背景的人比。
可能一下子會有很大的落差。
你可能說,人生不是比來比去的。
但是好朋友一定要跟你說,你可以不比,不過你不能不知道:你究竟輸在那裡?
找到一群可以幫助你成長的好朋友和聰明的競爭者,你就贏了別人好幾步。
有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者說過:「今天每一個家長都會說,『孩子,我要你贏!』
但是,卻很少有家長教導說,『孩子,你該怎麼輸!輸的原因怎麼檢討出來!
怎麼原地爬起來!怎樣渡過人生的各種難關!』
〔工作態度〕
每天上班最好有正面的心情。用快樂的心情面對每個人,你會有很多朋友,老闆也會
想教你東西,樂於與你溝通。如果與老闆無法溝通,你覺得你會有加薪機會嗎﹖
就算你不缺那份薪水,你也得不到新增的工作機會,來幫助你日後的發展。
【靜靜的吃三碗飯】
絕對沒錯,不要一出社會,就一天到晚與人計較或說誰誰誰沒做他的工作。
真正的贏家是不出聲的。
〔把掌聲留給別人〕
把掌聲留給別人,投資在別人的身上。
把掌聲留給自己,你的荷包不會變多一點,但你的朋友會少一個。
而把掌聲留給自己的伙伴,你會多一個朋友,你的荷包不會變少一點。
〔永遠不要說---我已經盡力了!〕
我們可以安慰受挫折的朋友:『你已經盡力了!』
但當我們說出『我已經盡力了!』時,任何人都可以質疑你。
人們會問:『喔!真的嗎?
如果你是這麼盡力,為什麼成果是如此不堪!!』
如果你真的已經盡力了,
那萬一下一次不能再加力,那成果豈不更糟?!
通常,只有失敗者、逃避者,才會大言不慚地說:
『我已經盡力了!』
社會上的人,很務實地,從來就不會諒解一個一味地說
『我已經盡力了!』的人!
你要不相信,換個說法,說
『對不起!我應該可以做的更好的!
如果能再有機會,我一定盡力做好!』
你將發現,機會將源源而至。
再提醒一句,說
『我已經夠認真了!』、『我真的很不錯!』,
跟說『我已經盡力了!』,有異曲同工之「壞」結果。
〔薪水〕
薪水與能力是相關的,但不是絕對的。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碩士畢業後領3萬2仟的薪水;
10年後,增加不到25%。
最後她的工作是被另一個剛剛碩士畢業的女生換掉。
她的問題很簡單,畢業後就停止進修,
她的履歷表多了很多年資,但並沒有很多經驗。
聰明的你,一定要好好的做一張履歷表。
而且你一定要知道自己那一張履歷表值多少錢,說句不中聽的話,至少遇到結婚或喪
事,別人才知道要怎麼介紹你嘛!
很多東西不能規劃,但是自己的履歷表,一定要好好的規劃。
〔跟對人〕
雖然【跟對人】很重要,但我要跟你說
如果沒跟對人,也要在他身上擠出東西來學。
我以前有一個老闆,日本作風,不但吹毛求疵,
還蔽護他自己的人。前一兩年,我好氣他喔。
但是我發現,雖然他不是我的貴人,可是
我在他身上學到他的扎實和徹底執行的工作能力。
對那老闆而言,因為我很年輕,還有很多機會。
但是有些人沒被裁培,他們一輩子都起不來,
他們將來都會面臨被裁員的可能。
所以老闆並沒有錯。有時候,看事情要設身處地,
換成老闆的眼光還看自己,往大方向看。
〔讀書〕
讀書是增加知識,但也不要太相信書裡面的人。
有些人讀了太多書,但是不知變通,
不能拿出來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結果是變成讀死書了。
但是不能不讀書,因為這社會,有時候很複雜,
你會需要些書當精神食糧。
〔婚姻〕
家庭結構是脆弱的,禁不起任何人的刻意攻擊。
婚姻是可以經營的,放棄自我主見、
偶而多遷就對方一些,有時候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感情是沒有絕對的!
不如意時,至少謝謝他 / 她陪你走過往日的春夏秋冬。
〔金錢觀〕
金錢是重要工具,但不是生命的全部。
人人要設法讓家人豐衣足食,
更要知道你錢花去那,要會管理你的收支表。
百分之90的人賺的都是計算式的財富Calculated Wealth
(相信我,英文跟電腦一樣,都只是溝通的工具)。
計算式的財富就是你今年賺24萬,
明年你的目標應該是多少?
穩健收入的前題,是不亂換工作,
而且你與你的上司 / 工作夥伴合作愉快。
一定要有投資觀念,投資不一定是股票那些,
而是如投資外文能力,
電腦能力,投資自己的presentation skills,或溝通能力。
投資未來,不要投資過去。
〔人格〕
人格比薪水或什麼都還重要。
成功的人大部份都具有好的人格特質。
許多年薪好幾百萬和千萬的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白手起家,
但是只有好的人格特質才會在業界長長久久。
只有好的人格,才能在社會上備受尊重。
〔好習慣〕
好的人格又是如何培養的呢?
簡單說,就是多多培養一些好習慣。
以下列舉17種可以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1 當一個人生活枯燥的時候,
他忘了用心體會是一種習慣。
2 當一個人覺得人生乏味的時候,
他忘了培養幽默是一種習慣。
3 當一個人體力日差的時候,
他忘了運動建身是一種習慣。
4 當一個人工作疲憊的時候,
他忘了認真休息是一種習慣。
5 當一個人孤傲狂放的時候,
他忘了感恩惜福是一種習慣。
6 當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
他忘了謙沖為懷是一種習慣。
7 當一個人錢不夠用的時候,
他忘了投資理財是一種習慣。
8 當一個人覺得工作低迷的時候,
他忘了激勵自己是一種習慣。
9 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時候,
他忘了建立自信是一種習慣。
10 當一個人忽略家人的時候,
他忘了愛與關懷是一種習慣。
11 當一個人渾噩度日的時候,
他忘了閱讀好書是一種習慣。
12 當一個人忙於工作的時候,
他忘了安排休閒是一種習慣。
13 當一個人目中無人的時候,
他忘了不斷學習是一種習慣。
14 當一個人服務不佳的時候,
他忘了讓顧客滿意是一種習慣。
15 當一個人慌張失措的時候,
他忘了萬全準備是一種習慣。
16 當一個人推諉責任的時候,
他忘了勇於承擔是一種習慣。
17 當一個人腸枯思竭的時候,
他忘了轉型思考是一種習慣。

2006/04/11

[網站推薦] 教育部--六個學習網站

教育部--六個學習網


自然生態學習網 http://nature.edu.tw

科學教育學習網 http://science.edu.tw

健康醫學學習網 http://health.edu.tw

歷史文化學習網 http://culture.edu.tw

人文藝術學習網 http://arts.edu.tw

六大學習網發展各領域優質的數位化學習內容及做中學活動教案,具備資料上
傳、全文檢索、討論、公告等共通性網站基本功能及各領域相關的知識內涵。

六大學習網初期以協助九年一貫的領域學習,製作多元的學習活動,逐年實施教
材上網,建置各學習領域豐富且具特色的教學資源。中期目標則擴及服務高中職教師、學
生,長期目標是希望服務民眾終身學習。

例如生命教育學習網結合國內外推動生命教育的機構、團體、學校及個人,提供
生命教育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觀摩、動畫、音樂、影片、繪本等各式各樣的豐富素材,
希望生命教育工作者能更便利取得教學資源。

網站也設計國小、國中、高中學習列車,並鼓勵師生以融入生活的方式體會與實
踐生命意義與內涵,也拍攝口足畫家謝坤山奮鬥的故事,以及一位中學生走出憂鬱的過
程,讓大家分享度過生命低潮的經驗與方法。

再如人文藝術學習網,涵蓋文學、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四類,設計製作了
「人文思維發現之旅」,並鼓勵教師安排問題引導學生去達成或解決,把學習歷程做成記
錄,實驗教學後的「教學活動設計 」上網與大家分享。

2006/04/10

[好站推薦] 電子圖書館

http://elibrary.hkedcity.net/browse/alllist.asp
超讚!家中有小孩就甭買書了

[佳文共賞] 從前有一個笨小孩

從前有一個笨小孩 /吳若權

從前從前有一個笨小孩,他和爸爸、媽媽、兩個善良的姊姊住在台中新社的山上,爸爸是收入微薄的公務員,家庭主婦的媽媽擁有兩門拿手功夫:煮菜和裁縫,一家五口在山上農場種果樹、養雞養鴨,雖然沒有多餘的錢到城裡吃喝玩樂,卻也自給自足,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笨小孩的爸爸媽媽不管什麼「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只希望孩子能夠有個平安快樂的童年,所以他和狗狗小黑每天滿山遍野盡情奔跑,無憂無慮,只是臉上永遠掛著兩行黃鼻涕。

笨小孩的鼻子生病了,他每天都要花很大的力氣對付又黃又稠的鼻涕,上課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他必須移駕垃圾桶旁邊「罰站」,不停的用衛生紙擤鼻涕,又忙著把咳出的濃痰吐在衛生紙上,再「順便」把衛生紙餵給垃圾筒吃。

擤 鼻涕擤到兩眼昏花,心神不寧,所以老師在台上說什麼笨小孩根本聽不進去,有時候忽然一陣清醒,想要努力專心聽講一下,卻發現什麼都聽不懂,因為功課已經落 太遠了,就像別人跑了五圈、十圈他才開始慢慢跑。笨小孩望著窗外鈍鈍地想,天那麼藍,風那麼涼,為什麼大家要跑得那麼拼命那麼快呢?

笨小孩雖然不聰明,但是感情豐富,做事非常執著。有一天小狗小黑不見了,他急得到處找。天黑了,爸爸只好陪著他,從一個村莊找到另一個村莊,一路找一路高聲喊著「小黑」、「小黑」,但是小黑永遠消失了,聽人家說是被吃進了肚子,這時候笨小孩的臉上除了鼻涕,還掛滿了眼淚。

人 生不可能永遠停留在某個階段,就像書本需要翻頁,不知不覺中,笨小孩就要告別童年,升上國中了。一家五口人在山上農場「桃花源」了七年,父母親想到三年後 的高中聯考,也考慮到笨小孩以後的人生,覺得該是換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的時候了,都市生活固然負擔沉重,但為了孩子,還是決定舉家遷到台北,並且開始探聽 有哪個名醫可以治好笨小孩的鼻涕病。

笨小孩被診斷出患了非常嚴重的鼻竇炎。

從 此以後,每一個星期天對笨小孩來說都是一場噩夢,那可怕的日子一到,笨小孩的父母就押著他到民權東路一位耳鼻喉名醫張昭明的診所治病。「我不要去!」每一 次看病之前,笨小孩都在家裡和爸媽大吵大鬧,和他們ㄏㄨㄟ,一方面他想從拮据的家計中省下一次四、五百元的昂貴醫藥費;另一方面,那個治病過程實在太痛苦 了,除了要用鹽水反覆灌洗鼻子,醫生說因為黃綠色鼻涕都積在鼻樑裡面,所以必須在臉上注射麻藥,再用一根粗粗的鋼針刺進去抽出濃痰,笨小孩每次聽見鋼針和 骨頭碰撞的喀喇聲就毛骨悚然,全身冰冷,心裡想下次打死我我也不要再來了。

有一個星期天,父母剛好都有事,便由姊姊押著笨小孩去看病,姊姊為了哄弟弟乖乖進診所,還特別先帶他到三商百貨買了一個史奴比的存錢筒,醫生看見大人沒來,先是長嘆了一聲,然後語重心長的對笨小孩說了一席話:
「弟弟,你的鼻竇炎的確很嚴重,不太好治,害你不能專心念書,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努力喔!條件不好的人,一定要比別人更加勤快,勤能補拙,你知道嗎?你要好好想一想,為了治你的病,爸爸媽媽多麼辛苦,你如果還不認真讀書,只會讓他們更操心……。」

這是笨小孩第一次學到「勤能補拙」這個成語,不知為什麼,他低下頭,眼睛濕濕的,臉頰熱熱的,從心裡湧出一陣又一陣的羞愧,半句話都說不出來,彷彿做錯了事又當場被逮到,但逮到他的人只是輕輕的教訓他,再摸摸頭說:「要改過噢!」

笨 小孩知道自己功課差,也不用功,但父母很少在這方面給他壓力,他們認為學業成績在其次,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格。所以父母只教笨小孩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比 方誠實、守信、勇於負責、有禮貌、尊敬長輩,把笨小孩教養成為一個禮義廉恥的好學生,循規蹈矩的好孩子,但笨小孩一直不知道父母其實也擔心他的功課,只是 默默放在心裡,怕傷了他。

張 醫生恐怕不知道他的一席話改變了一個孩子,但是那個神奇的星期天,「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刻進了笨小孩腦中,回家以後,他有點不好意思的跑去問爸爸和姊姊: 「現在開始用功來得及嗎?」「來得及,一定來得及!」他們又驚又喜之餘,給了一個過度樂觀的答案,也給了笨小孩最大的鼓舞。

但 是時間並沒有站在笨小孩這邊,奇蹟也沒有發生。他已經國三,因為無法適應大都市激烈的課業競爭,一直讀放牛班,以賽跑來說,已經差不多落後了一百圈。他的 國文程度不錯,字寫得漂亮,還得過演講比賽第一名,「放牛班的人演講得第一」,這件事曾經轟動了整個校園,但數學、物理、化學對笨小孩來說,簡直就是天 書。

笨小孩開始每天讀到半夜兩點,有時早上五點又爬起來繼續念,但還是不通不通,那一年的高中聯考他當然只有名落孫山的份兒。

可 是努力的馬達已經啟動了,他升上國四,進入一所超級嚴格的魔鬼補習班,三天兩頭挨打,但笨小孩沒有抗議,他咬牙用功,覺得這是他必須承擔的命運,以及應得 的懲罰,他要把過去三年落後的一百圈,一圈一圈的補回來。「因為我的條件比別人差」笨小孩一直告訴自己「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

一年後笨小孩考上成功高中,又過了三年,他進入政大企管系,開始有人誇他聰明、敏銳,體貼又超級細心。但笨小孩認為自己始終是個笨小孩,只不過是「勤能補拙」,這四個字已經牢牢的和他綁在一起,像他的影子。往後的人生,他就是靠著「比別人認真」策馬職場,從IBMHP、東元、飛碟、微軟到自己開公司,再成為作家。他的職場表現獲得無數的讚美,他的作品鼓勵了無數失意徬徨的人,站上台演講時,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打瞌睡。

曾經破碎的信心,一針一針的縫補回來了。

有人說笨小孩「成功」了,但「成功」並不是笨小孩所追求的。「成功」兩個字對他來說,只是一個不斷自我改進的過程。人不可能十項全能,工作上永遠有新的事物需要學習,哪怕是踏上了頂峰,稍微不努力就可能摔跤,跌落谷底。

國四以後,笨小孩從一個極端盪了到另一個極端,他變成了一個害怕失敗的人,持續不斷的努力,只是因為害怕失敗。他永遠不想失敗,所以努力也沒有盡頭。

這個笨小孩就是我,吳若權。

[佳文共賞] 快樂的孩子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2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用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1.確認他的問題2.讓他描述他想到解決方式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發人深省的文章!值得為人父母者警惕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台灣父母做得好嗎?
台灣父母做得好嗎?
 今年七月,《讀者文摘》做了一份亞洲八國的父母評比大調查,結果台灣的父母表現被評為八國之末。受訪青少年評為最低分的父母。評比刊出後,引起諸多討論。
 台灣父母真的有那麼差嗎?《天下雜誌》此次的「家庭教育大調查」顯示,其實台灣父母花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少,但是相處的品質和方法有待提升。
 為了了解家庭教育的總體面貌,《天下雜誌》調查家中有國小學生的父母,國小四~六年級的學生,以及學校老師,分別探詢他們對目前家庭生活與家庭教育的看法。

放學後的生活:補習

 家庭教育,從放學後的生活開始。檢視孩子放學後的行程,或多或少可窺見家庭生活的樣貌。
 調查顯示,近七成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課後會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待在那裡的時間,每天平均以一到三小時居多。但仍有近二成的小朋友,每天在安親班或補習班的時間,超過三小時以上。
 這群「教改世代」的國小學生,補習的「行程」看起來並不輕鬆。三成七只補一科,有近兩成的學生補了四種以上的課程。
 週末假日也不能放過,近五成的孩子,週末假日也要補習,補習科目多為一到兩科。近五成的家長,每月花在補習班/安親班的支出,平均在六千元以上。如果以目前平均每個家庭每月可支配所得約七到八萬來比較,將近一半的家庭,光是給孩子安親補習的支出,就佔了近十分之一以上。
 教改這十年內,補習班數量成長近六倍,補習的年齡愈來愈低。「沒辦法,大家都不要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起跑點只好一直往前移。」台北市家長協會會長包崇敏說。
 你問孩子,他們喜歡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嗎?超過五成的孩子說:不喜歡。

家庭相處,時間充裕,內涵貧乏

 單就時間來看,父母和孩子都還算滿意彼此相處的量。近六成的家長,每天和孩子相處時間有四小時以上;超過五成的父母,每天和家人共進早餐;超過七成的家庭,會一起共進晚餐。
 超過六成的家長認為,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將近七成五的小朋友也認為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
  進一步探究親子相處時間的品質,會發現許多弔詭的現象。超過七成的父母說,每天,或常常和孩子聊天。但是孩子的回應卻不同。只有不到七%的孩子,每天和父 親聊天談心。超過七六%的孩子,「偶爾」、「從不或很少」跟父親聊天談心。也只有近二○%的孩子,每天和媽媽聊天談心。每天和爸爸媽媽說話的時間,半小時 以內居多。
 而聊天的話題,都是以「學校課業」和「學校生活」為主。可是孩子們最想和父母聊的,卻是「心情和情緒」。

親子共處時,最常從事的活動是什麼呢?

 三成五的小孩說:看電視。
 近四分之一的家長說:做功課。
 受訪的家庭中,超過四成的家庭有兩台電視,二成二的家庭有三台以上的電視,可見電視宰制了家庭生活的重心。
 但是孩子們最希望爸爸媽媽陪伴的活動,前三名是:戶外旅遊、逛街買東西,以及打電動或上網。
 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教授黃迺毓分析,調查顯示,親子相處時間充裕,但是只是「在一起」,卻沒有深度的互動。
  長期諮商輔導青少年的作家,前教育部訓委會常委鄭石岩說,將近五成的孩子在安親班時間超過兩小時,很多時間拿來看電視,父母跟孩子講話的時間很少,使得孩 子的大腦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學校老師發現,很多國中小學生可以專注的時間愈來愈少,這跟孩子很少和父母談心、一起做家事,或參與社區聚會,使得腦功能 發展受影響,有很大關係。
 如果把父母分開計算,三成九的父親覺得和小孩相處時間不夠,比例遠高於母親;和孩子聊天談 心的頻率、每天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比例,父親的表現都不如母親。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有超過五成選媽媽,只有一成八選擇爸爸。高叔貞強調,調查顯示父職是比較 缺乏的,這也是未來學校性別教育應該加強的重點。
 八成的家長認為自己是個好爸爸,好媽媽,也有超過八成的孩子認為,跟父母在一起是快樂的。
 長期從事親子輔導的彰師大副教授高叔貞觀察,從問卷中,可以發現家長和小孩的吻合度很高,相互滿意度也還不錯。
 高叔貞特別注意不快樂的「少數」。調查中,一三.四%的父母覺得孩子不快樂,一四.四二%的孩子,覺得和父母相處不快樂。不快樂的原因,以「爸爸媽媽不了解我」居首。
 「近一五%的比例,如果乘以總人口數,就非常可觀,每個家庭製造出一個不快樂的人,整個社會就要付出多少代價?」高叔貞認為,少數的需求,也凸顯了最需要資源投入與協助的所在。

家庭教育:想要與需要的落差

 深入家庭教育的內在,調查中顯示諸多的矛盾和「不得已」。
 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最該培養孩子的前三項能力,分別是:養成生活自理的能力、品格與價值觀、與人相處的能力。
 但是問家長,他們投入最多時間處理孩子哪些問題?排名第一的,仍舊是課業升學等競爭力。遠遠超過「應當」關照的品格、人際關係等能力。
 如果經濟許可,近八成的家長會資助孩子念到「愈高愈好」的學歷。但是超過一半的家長也認為,學歷愈高,不代表人生愈幸福快樂。
 小朋友也有同樣的矛盾。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最關心:身體健康和安全,以及課業升學。但是他們最希望和爸爸媽媽分享:心情和情緒。可是最希望爸爸媽媽幫忙解決的問題,還是「課業升學」居首。可見課業成績,已經是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最主要的焦慮來源。
 家長的矛盾,深受同情,卻似乎無解。
 同樣身為父母的高叔貞說,多數家長都知道「應該」怎麼做,以及「想要」怎麼做,但是面對實際強調升學、成績的教育環境,學歷至上的社會文化與價值觀,家長也只能認知失調,把精力都放在「需要」的成績上

2006/04/08

Steve Jobs對2005年史丹佛畢業生演講

http://jyhshengludatabase.blogspot.com/2006/04/steve-jobs2005.html

我要跟大家強力推薦這一篇演說的講稿,應該已經有很多人早就讀過了,我自己收藏這篇文章也有一段時間了,只是今天晚上因緣際會,又被我找到英文原文,而且每一次讀它,都讓我有莫名的感動,

所以今天晚上,我有了一個將全文內容 (含中英對照)放在自己網頁上的想法,希望有更多人人能夠讀到這篇文章,特別是我自己的孩子們

特別感謝:將這篇文章寄給我的心臟科朱醫師,以及將原文翻譯出來的某位譯者,我不知其名,但深感其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