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5

斷層怎麼錯動的?

127~  商業廣告 (此為系統通知信,請勿直接回覆。若有任何問題,請寄至service@sa.ylib.com  
 
2010/7/25  第207期 訂閱╱退訂 看歷史報份
  科學Easy Learn

斷層怎麼錯動的?

  深度報導 時間只是幻覺嗎?
  科學馬戲團 牛頓曲率的奧妙
  本月活動

科學人+天下雜誌,聯購特惠只要2500元

  好康報報 【部落格活動】分享數位閱讀經驗,抽好禮!

斷層怎麼錯動的?

 

文╱吳泓昱
審稿╱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教授  張中白

地震是由不同類型的斷層錯動所引發,從斷層破裂的型態,可以了解區域的應力場。台灣最常見的是逆斷層,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板塊擠壓造成。

斷層錯動往往會引起大小不等的地震,根據斷層上盤和下盤的相對移動,斷層可歸納為三種類型:上盤向下移動的「正斷層」,上盤向上移動的「逆斷層」及水平走向的「走向斷層」。許多斷層常常兼具兩種運動形式,即帶有走向滑移的正斷層或帶有走向滑移的逆斷層。

三種斷層的產生是因為不同應力分佈造成。英國地球物理學家安德森(Ernest Masson Anderson, 1877~1960)於 1905 年首先提出,在地層中應力可以簡化為三個軸(方向)上的應力量值:垂直應力(即地殼的重量,vertical Stress,SV)及互相垂直的兩個水平應力,大者為最大水平應力(Horizontal Maximum Stress, SHMAX),小者為最小水平應力(horizontal minimum stress, Shmin);這三種力的關係式造成了不同的斷層類型(見下圖)。當垂直應力大於水平應力時,會發育為正斷層;當最大水平應力大於垂直應力大於最小水平應力時,會發育為走向斷層;當垂直應力最小時,則會發育為逆斷層。研究人員從斷層破裂的型態,就可以了解區域的應力場,或者反過來由區域受到的應力作用,可以判斷斷層的類型。…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網站】 

 

時間只是幻覺嗎?

撰文╱卡倫德(Craig Callender)
翻譯╱張明哲

「時間」隨著鐘錶的滴答聲流逝,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經驗,然而事實上,「時間」可能並非宇宙的基本物件?

重點提要
■在當今的物理學中,時間是個特別熱門的主題。為了尋找統一理論,物理學家必須重新檢視非常基本的假設,而其中最基本的幾乎就是時間了。
■有些物理學家認為時間其實不存在,有些人則認為應該讓時間升級而非降級。在這兩種觀點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想法:時間存在,但並非基本。我們察覺到的時間,是由一個靜態的世界浮現出來的。
■早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就曾經辯論這些想法,但現在物理學家把它弄得更具體。有種說法是,時間可以自宇宙的切割中產生;我們察覺到的時間反映了這些切割區塊之間的關係。

 

你在讀著這個句子時,很可能會想著「這一刻」(就是現在),也就是正在發生的「當下」。此時此刻似乎很獨特、很真實。不管你對過去有多少記憶、對未來如何憧憬,你都活在當下。當然,你閱讀剛剛那句話的那一刻已經不再,這句才是當下。換句話說,時間似乎在流動,亦即「當下」也在不斷更新。在我們直覺的深處,未來是開放的,直到它成為現在,而過去已被固定住了。時間流動時,這種過去固定、現在發生、未來開放的結構不斷在時間中前進。這種結構深植於我們的語言、思考和行為中…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101期7月號】  

 

牛頓曲率的奧妙

撰文╱張海潮

且看牛頓如何利用幾何,來完成他的微積分大業!

牛頓是微積分的發明人,又是運動學的一代宗師,這樣一個雙重的身分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特別是他的數學功力遠遠高過所有同儕,連帶使他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超級難懂。正如科學史家布拉肯里奇(J. Bruce Brackenridge)所言:

這本書完全符合馬克吐溫對於經典作品的定義:每個人都應一讀,但是從來就沒有人要讀。

《原理》為什麼寫得這麼難?主要的原因是微積分在當時正萌芽,牛頓不想引入微積分的術語和符號,但是又無法避免以微積分的核心概念(極限)來進行論證,因而借重了大量的圖形和幾何關係。…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101期7月號】 

 

 《科學人》最新活動:

 

《科學人》雜誌一年12期+《天下雜誌》半年12期 

聯購特惠只要2,500(原價5,280元)

====================================================================================

【部落格活動】打開電子書

數位閱讀時代起飛,不論電腦、手機、閱讀器等在這一兩年間蓬勃發展。《科學人》本期封面故事介紹數位閱讀的革命,雖然這些產品尚未完備且民眾對於數位閱讀仍不習慣,但就科技發展與環保面來看這勢必是未來趨勢。邀請您科學人部落格分享您曾經有過的數位閱讀經驗。7月底我們將選出3位贈送《科學人》電子雜誌102期一本。

 

====================================================================================

科學創意讀想—中學教師研習營

洪蘭、趙丰、金必耀、郭君逸…科教老師的大師饗宴
研習時間:2010年8月14-15日(六-日)
研習地點:台南市立圖書館3F視聽教室(台南市北區公園北路3號)
活動對象:中學教師、有志成為中學教師之大學生與研究生
活動費用:1200元/人(含課程、午餐、講義)
課程詳情與報名:http://sa.ylib.com/PROJECT/event/2101TeacherStudy/index.asp

====================================================================================

更多專題文章請參閱《科學人》雜誌2010年7月號

1.真戲假辨:別傻了!(本期雜誌P.36)            

2.看!無接面設計!(本期雜誌P.29)

3.破壞病毒的外套膜(本期雜誌P.28)              


地址: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2段81號6樓 電話:02-2392-6899# 888   傳真:(02) 2356-4929.2356-8490
網站 sa.ylib.com/ 部落格 blog.ylib.com/sa 粉絲團 facebook.com/fans.sa 服務信箱 service@sa.ylib.com 


Copyright c 2003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TIFIC AMERICAN" is a registered trade name owned by
SCIENTIFIC AMERICAN, Inc., New York. It is used under license by Yuan-Liou Publishing Co., Ltd..

沒有留言: